肉食兽细小病毒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永军
童光志
赵奕
白丽萍
殷震
机构
[1] 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
[2] 哈尔滨国家兽医生物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肉食兽; 细小病毒; 32P; 光生物素; 核酸探针; 打点杂交;
D O I
10.16303/j.cnki.1005-4545.1990.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提纯的貂肠炎病毒(MEV)中间复制型DNA(RF-DNA),以HinaⅡ酶切,回收0.7kbC片段并克隆至质粒pBR322中,构成重组质粒pBM,经转化大肠杆菌RRⅠ并扩增后,提纯pBM,酶切电泳回收克隆的C片段,以[α-32P]dATP标记C片段和pBM,用光生物素标记pBM,分别制成放射性同位素和光生物素核酸探针。采用打点杂交技术检测了5种肉食兽细小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和非细小病毒科5种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同时检测了貂和犬的粪便样品33份。结果表明,32P标记的C片段和pBM探针与光生物素际记的pBM探针均具有相同的杂交特异性,与5种肉食兽细小病毒及感染细小病毒的貂、犬粪样呈杂交阳性反应,与其他科病毒及健貂、犬粪样呈阴性。同位素32P和光生物素标记探针分别检出1 pg和10 pg貂肠炎病毒RF-DNA,敏感性比血凝试验分别离100倍和10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Forstcr A C et al.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