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发展

被引:12
作者
王坤波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品种,改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急剧滑坡,起因是自然灾害,但缺乏突破性品种,或者说品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是内在的根本原因。我国棉花生产用种以自育品种为主的世代不会逆转。今后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要点是:加强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育种新亲本的创造;促进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常规育种技术亟待创新,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方案要贴近生产实际;恢复诸如诱变及其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优质纤维将是遗传改良的重点性状。此外,品种立法也势在必行。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论棉花矮化育种 [J].
王坤波 ;
刘正德 .
中国棉花, 1996, (09) :2-3
[2]   中国棉种质量状况及其改进措施 [J].
项时康,杨伟华,陈建华,杨继良,夏俊英,郭克婷 .
中国棉花, 1996, (07) :38-39
[3]   我国棉花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J].
李秀兰,王武 .
棉花学报, 1996, (03) :123-127
[4]   世界棉花产销发展特点与中国棉花产销对策 [J].
纪从亮 .
中国棉花, 1996, (03) :2-6
[5]   世界棉花育种科技水平进展与发展对策 [J].
王淑民 .
棉花学报, 1996, (01)
[6]   我国棉花推广品种现状及对策 [J].
马淑萍 .
中国棉花, 1996, (01) :2-3
[7]   棉花半配合的受精生物学研究 [J].
王坤波,叶武威,朱召勇,黎绍惠,宋国立 ;
李懋学 .
棉花学报, 1995, (03) :150-153
[8]   中美棉花品种第二轮联合试验结果剖析 [J].
傅小琼,赖鸣冈 .
中国棉花, 1995, (02) :17-18
[9]   棉属的遗传致死 [J].
王坤波 .
棉花学报, 1994, (S1) :1-6+6-7+9
[10]   第9轮长江流域棉花抗病区试 [J].
杨付新 ;
周关印 ;
付小琼 ;
王秀玲 .
中国棉花, 1994, (09)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