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孔隙度评价模型分析

被引:1
作者
刘晓勇 [1 ]
范海洋 [2 ]
王虎庆 [2 ]
孙延军 [2 ]
机构
[1] 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
[2]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裂缝孔隙度; 模型; 电阻率;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8 [地下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裂缝孔隙度是裂缝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关系到裂缝有效性的评价质量,而裂缝孔隙度评价模型的选择是计算的关键。在前人的大量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三种裂缝孔隙度评价模型:常规电阻率模型;重构声波时差曲线模型;光电吸收模型。本人综合评价认为:井壁光滑的情况下可使用特征曲线重构模型和光电吸收截面模型,但电流电阻率模型效果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电成像测井资料变换为孔隙度分布图像的研究 [J].
吴兴能 ;
刘瑞林 ;
雷军 ;
柳建华 ;
信毅 ;
韩能润 .
测井技术, 2008, (01) :53-56
[2]   测井新技术在广安地区的应用 [J].
罗宁 ;
赵志惠 .
测井技术, 2007, (03) :249-252
[3]   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学模型及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解释 [J].
李善军,肖永文,汪涵明,张庚骥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6) :845-852
[4]   单一倾斜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 [J].
汪涵明,张庚骥,李善军,刘福平,汪功礼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6) :21-24
[5]  
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袁士义,宋新民,冉启全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