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代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22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湖南株洲,湖南株洲,湖南株洲,湖南株洲,湖南株洲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微量元素; 积累; 生物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3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第 2代杉木人工林 4种微量元素 ( Fe、Mn、Cu、Zn)的积累、空间分布及其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4种微量元素总贮量为 30 72 89.70 8kg/ hm2 ,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 >乔木层 >死地被物层 >草本层 >灌木层。土壤层中微量元素的贮量占绝对优势 ,4种微量元素贮量的排序为 Fe>Mn>Zn>Cu。杉木中 4种微量元素的积累量为 35 .971 kg/ hm2 ,排列顺序为 Mn >Fe >Zn >Cu,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积累量排列顺序为树叶 >树根 >树枝 >树干 >树皮。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4种微量元素的年存留量为 4.1 0 8kg/ ( hm2 · a) ,年归还量为 - 2 .2 0 9kg/ ( hm2 · a) ,其中凋落物归还量为 1 .2 5 7kg/ ( hm2·a) ,淋溶归还量为 - 3.446kg/ ( hm2·a) ,杉木林冠针叶、枝及树干对 Zn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年吸收量为 2 .0 84kg/ ( hm2 · a) ,尽管杉木对微量元素吸收数量不大 ,但为净吸收的。 4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 Mn>Cu>Fe>Zn;利用系数的排序为 Cu>Fe>Mn>Zn;循环系数的顺序为 Zn>Fe>Mn>Cu;周转期大小顺序为 Mn>Cu>Fe>Zn。因此 ,该系统中 Zn、Fe存留比例较小 ,周转期短 ,流动性较大 ,而 Mn、Cu则相反 ,存留比例较大 ,周转期长 ,流动性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313 / 13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产量结构及生产力的代际效应 [J].
田大伦 ;
项文化 ;
闫文德 ;
康文星 .
林业科学, 2002, (04) :14-18
[2]  
Biological Cycling of the Nutrient Elements in the Natural Secondary Quercus fabri forest. Liu X Z, Tian D L, Zhu X N, et 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1997
[3]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重金属元素的循环. 周湘莉,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 1989
[4]  
A study on the Nutrient Cycling of the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mixed with broad-leaved trees. Li F, Chen Y Y.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1999
[5]   我国饲料中的微量矿物质含量浅析 [J].
杜荣 .
中国畜牧杂志, 1989, (04) :21-24
[6]  
Research on Artificial Forestry Soil Fertility Failure. Cheng W D. . 1992
[7]   太湖流域主要粮食作物中19种元素的背景值及其特征 [J].
计维浓 ;
张松彪 ;
邓月娥 ;
范茂冕 .
环境科学学报, 1987, (01) :86-92
[8]  
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李育才主编, 1996
[9]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等 编, 1995
[10]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wards 21 centuries. Li Y C.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