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55
作者
高红灿
郑荣才
柯光明
文华国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前陆盆地; 川东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控制高分辨率层序的构造和天文因素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划分为2个超长期、5个长期、18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并分析了须家河组超长期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在SLSC1超长期旋回时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尚处于低幅稳定隆升状态,而龙门山构造山系的逆冲推覆作用较为活跃,川东北前陆盆地属于受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远端效应影响的前陆斜坡,沿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西南部主要发育浅湖沉积。在SLSC2超长期旋回时期,龙门山逆冲推覆进一步增强,同时,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逆冲推覆前的强烈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有较大幅度的持续拗陷沉降,在继承SLSC1古地理演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的、以巨厚块状砾岩为特征的大型冲积扇沉积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强 ;
刘顺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李智武 ;
孙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37-48+56
[2]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J].
古俊林 ;
郑荣才 ;
罗平 ;
阳正熙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82-290
[3]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乐光禹 ;
刘顺 ;
李天斌 ;
宋鸿彪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432-438
[4]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张成江 .
地质学报, 2003, (02) :177-186
[5]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6]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7]   C-俯冲带及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带形成的作用 [J].
罗志立,宋鸿彪,赵锡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1-7+97
[8]   试论中国型(C-型)冲断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 [J].
罗志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4) :3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