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一次MCC致洪暴雨综合诊断分析

被引:17
作者
井宇 [1 ]
井喜 [2 ]
王瑞 [3 ]
屠妮妮 [4 ]
余兴 [5 ]
杨新 [5 ]
机构
[1] 辽宁省气象局
[2]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3] 陕西省延安市气象局
[4] 中国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5]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暴雨; MCC; 低空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提高对MCC致洪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卫星云图、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7月2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黄河中游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深厚暖湿切变辐合的形成,配合对流层高层急流分支出口处生成中-α尺度强辐散、对流层低层华北冷空气南下倒灌锋生产生的动力抬升作用,形成有利于MCC生成发展的环流背景;MCC发生在高能、弱对流不稳定区;700hPa西南低空急流、850hPa分支南风气流为MCC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涡度场和散度场的耦合、强烈上升运动的形成,成为MCC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机制;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东南低空急流、配合西南低空急流的生成和稳定,西南低空急流左侧有气旋性辐合的维持、配合对流层中高层径向强辐散,构成MCC致洪暴雨的三维流场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131 +1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尺度气象学.[M].寿绍文;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2]  
卫星与雷达图象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M].(英)M.J.巴德等编;卢乃锰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
[3]   2004年云南秋季强降水位涡诊断分析 [J].
尤红 ;
曹中和 .
气象, 2006, (07) :95-101
[4]   2004年9月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J].
段海霞 ;
毕宝贵 ;
陆维松 .
气象, 2006, (05) :74-79
[5]   西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王丛梅 ;
丁治英 ;
张金艳 .
气象, 2005, (11) :29-34
[6]   2004年9月2~6日川渝持续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J].
宗志平 ;
张小玲 .
气象, 2005, (05) :37-41
[7]   一次青藏高原东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王川 ;
寿绍文 .
气象, 2003, (07) :7-12
[8]   鲁西北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环境场特征 [J].
柳林 ;
张国胜 .
气象, 2000, (11) :40-44
[9]   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J].
杨晓霞 ;
张爱华 ;
贺业坤 .
气象, 2000, (04)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