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干湿两种疗法体温观察分析

被引:1
作者
王建萍
王艳敏
王德慧
机构
[1] 河南省淮滨县医院
关键词
体温变化; 烧伤病人; 湿润暴露; 焦痂; 分泌物; 坏死组织; 干燥疗法; 创面; 观察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单位自1989年以来,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甲组),与传统干燥疗法(乙组)对烧伤病人体温进行系统观察比较,有显著差异。作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干、湿两组各50名,面积及深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按1~5天,6~10天,11~15天三期分别观察体温变化。初期甲组较高,中期及后期乙组变高,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早期甲组体温高,系散热受影响所致;此外回收期提前,坏死组织提前液化,也导致体温较高。中、晚期则甲组液化已接近尾声,体温呈下降趋势,创面进入修复期,感染已被控制。乙组则因坏死组织干燥,焦痂不易脱落,痂下分泌物排出不畅,极易导致细菌感染,体温呈上升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4+63 +63-6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