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被预设:从关系取向对话西方——重新理解中国人的问题

被引:12
作者
翟学伟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关系取向; 概念; 学科; 思维形式; 中国人; 社会科学研究; 自我主义; 关系主义; 实体性; 西方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正>一在有关"人"的早先思考中,人性问题是学者思考的重点:善与恶、义与利、公与私、罪与耻、理性与非理性或者本能与习得等,都曾被反复讨论并发生过各式各样的争执。但随着社会科学的强盛,许多关于人性的思考开始被搁置,或逐渐被学科化。比如在管理学科中,为了建立不同的管理理论,有关人性假设开始同具体的管理措施相联系,即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与自我实现的人等;而在经济学中,人之理性的假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美)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I.Schwartz)著;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