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泉的演化分析

被引:28
作者
范立民 [1 ,2 ]
向茂西 [1 ,2 ]
彭捷 [1 ,2 ]
马雄德 [3 ]
贺卫中 [1 ,2 ]
李涛 [4 ,5 ]
仵拨云 [1 ,2 ]
李永红 [1 ,2 ]
李成 [1 ,2 ]
宁建民 [1 ,2 ]
高帅 [1 ,2 ]
姬怡微 [1 ,2 ]
宋一民 [6 ]
姚超伟 [1 ,2 ]
任海香 [6 ]
何意平 [1 ,2 ]
刘海南 [1 ,2 ]
机构
[1] 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3]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
[5]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6] 陕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泉; 生态; 萨拉乌苏组; 毛乌素沙漠; 黄土高原;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7.4001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TD823 [地下开采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81901 ;
摘要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近20 a来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区内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泉作为珍贵地下水资源的显现和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存在意义。在1994年、2015年两次对比观测研究区2 580处泉点水文和生态的基础上,依据研究区旱季泉点补给源对泉点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泉的天然赋存特征,并结合煤炭开采影响剖析了泉点演化机理及生态效应,预测了泉点未来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旱季泉点补给源可将泉点分为3种类型,即沙地入渗补给泉点、黄土入渗补给泉点和混合入渗补给泉点。沙地入渗补给泉点单个涌水量大于10 L/s的泉数量最多,混合入渗补给泉点总体数量最多,黄土入渗补给泉点生态效应最显著。1994年前调查区分布有泉(群)2 580处,总流量为4 997.059 7 L/s。2015年残存泉(群)376处,总流量996.392 L/s,混合入渗补给泉点受含隔水层结构损坏和侧向补给截断影响大量消失是近20 a泉点大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未来开采区主要是沙地入渗补给泉点,该区域煤炭开采含隔水层结构稳定,多受采动沉降和含水层越流影响,泉点会在波动后趋于平稳。煤炭高强度开采泉群的减少使得研究区水体、湿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了流域生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Comprehensive stud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 exploitation of mining subsidence in suburbs of Chinese mining cities [J].
Zhou J. ;
Wang 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1 (2) :248-252
[2]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M].彭苏萍.科学出版社.2014,
[3]  
能源“金三角”煤炭开发水资源保护与利用.[M].顾大钊;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3,
[4]  
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M].王双明;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
[5]   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 [J].
袁亮 ;
张农 ;
阚甲广 ;
王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 47 (01) :1-8
[6]   高强度煤炭开采对烧变岩泉的影响 [J].
范立民 ;
贺卫中 ;
彭捷 ;
向茂西 ;
仵拨云 .
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 (07) :127-131
[7]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 [J].
武强 ;
刘宏磊 ;
陈奇 ;
孙文洁 ;
陈延 .
煤炭学报, 2017, 42 (05) :1085-1092
[8]   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J].
张东升 ;
李文平 ;
来兴平 ;
范钢伟 ;
刘卫群 .
煤炭学报, 2017, 42 (01) :36-43
[9]   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 [J].
范立民 .
煤炭学报, 2017, 42 (01) :27-35
[10]   植被对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响应研究 [J].
马雄德 ;
范立民 ;
严戈 ;
李文莉 .
煤炭学报, 2017, 42 (01)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