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的制度化与民国新兴宗教的成长——以世界红卍字会道院为例(1921—1932)

被引:10
作者
陈明华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道院; 扶乩; 仪式制度化; 人事独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57 [道教组织及道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7 ;
摘要
扶乩为一种传统占卜方式,明清以来被不少宗教团体采用。1922年成立的道院即以扶乩为主要宗教活动,其早期势力的发展便得益于此,但同时扶乩手也常借扶乩干涉道院的组织运作,为自身牟取利益,从而引发信众流失、派系斗争及政治势力打击等危机。在不取消扶乩的情况下,如何规避其消极影响成为道院发展中的一个难题。道院管理层试图通过构建一套关于扶乩手的培训、认证及监督的制度解决此难题。针对扶乩手的严格监管制度和合理的收入保障,是扶乩制度化得以取得一定成效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8+190 +19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民国道院扶乩活动辨正 [J].
李光伟 .
安徽史学, 2009, (04) :42-54
[2]  
宗教的未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斯达克, 2006
[3]  
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路遥 主编, 2000
[4]  
世界宗教总览[M]. 东方出版社 , 宗教研究中心编, 1993
[5]  
民国名人传[M]. 岳麓书社 , 贾逸君编, 1993
[6]  
扶箕迷信底研究[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许地山著, 1988
[7]  
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陈振江, 1985
[8]  
冷庐杂识[M]. 中华书局 , (清)陆以恬, 1984
[9]  
Modern Syncretic Religious Societies in China. I[J] . The Journal of Religion . 1925 (5)
[10]  
The Chinese Church of the Five Religions[J] . Lewis Hodous.The Journal of Religion . 19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