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影响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机制

被引:3
作者
邢泉生
张善通
陈张根
孙波
钟慧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
关键词
体外循环;肺表面活性物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1 [体外循环及复苏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探讨体外循环影响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机制。方法采用Bartlet法、Mason法、Lowry法、抗原抗体斑点杂交法测定10头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前后气道吸出物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同步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测定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测定肺组织含水量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体外循环后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这种异常变化与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的含量及肺含水量的明显增加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0.75、-0.92,P<0.01)。同时发现体外循环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肺泡腔内液体积聚,蛋白质渗入明显。结论体外循环时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过度稀释,消耗增加;活性受到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体外循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功能的关系 [J].
邢泉生 ;
张善通 ;
陈张根 ;
孙波 ;
汤顺荣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 (01) :9-11
[2]   体外循环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J].
邢泉生 ;
张善通陈 ;
张根 ;
孙波 ;
汤顺荣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04) :34-36
[3]   体外循环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J].
邢泉生 .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6, (03) :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