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环境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高孔隙带形成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生朗
任来义
王英
李继东
何锋
王欲晓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北京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盐湖环境; 成岩作用; 高孔隙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黄河以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于典型的咸水—盐湖环境,发育巨厚的盐岩层,碳酸盐胶结强烈,硫酸盐矿物呈层状或块状分布,黏土矿物中以伊利石含量最高,边溶蚀边交代作用显著。其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盐湖盆地特点,使沙河街组纵向发育次生高孔隙带,约2500m深度的第一次生孔隙发育带一般孔隙度大于20%,2850~3700m的第二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约为14%。图3表2参7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深部储集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J].
王鹏 ;
赵澄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44-46+13
[2]   东濮凹陷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高压致密气藏的制约 [J].
李忠 ;
寿建峰 ;
王生朗 .
地质科学, 2000, (01) :96-104
[3]   文留盐背斜形成与油气富集 [J].
许化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3) :288-296
[4]   从粘土矿物的转变讨论沉积成岩到变质过程中的阶段划分 [J].
任磊夫 ;
陈芸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4) :325-334+431
[5]   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的形成及与油气的关系 [J].
孙大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2) :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