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年纹层岩芯摇蚊记录的过去1000年干旱区湿度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13
作者:
陈建徽
[1
]
陈发虎
[1
]
张恩楼
[2
]
Stephen J Brooks
[3
]
周爱锋
[1
]
张家武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Natural History Museum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关键词:
苏干湖;
内陆干旱区;
摇蚊亚化石;
有效湿度;
过去1000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利用柴达木盆地苏干湖具有年纹层的沉积岩芯,以摇蚊亚化石分析恢复了研究区近千年来10年分辨率的湿度演变历史.研究表明,苏干湖岩芯中的摇蚊亚化石主要由高咸水属种Psectrocladius barbimanus-type和Orthocladius/Cricotopus与低咸水属种Procladius和Psectrocladius sordidellus-type组成,依据其相对丰度的变化,结合摇蚊-盐度转换函数重建的盐度波动,区域过去1000年湿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990~1550AD为气候整体干旱期、1550~1840AD为气候整体湿润期、1840~2000AD为全球变暖下的气候再次干旱期.高分辨率的记录还发现,在年代际到百年尺度上,存在1200~1230AD干旱背景下的湿润阶段和1590~1700AD湿润小冰期内部的干旱阶段;就气候变率而言,湿润小冰期时段摇蚊种群组合及重建的盐度变化幅度增大,频率加快,指示出小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特征.该记录得到西风环流影响区的其他古湿度资料支持.苏干湖高分辨率摇蚊记录的湿润小冰期气候与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中国内陆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湿度变化即使在近1000年来也存在相位差.
引用
收藏
页码:3127 / 313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