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杂交稻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16
作者:
王静
[1
]
孙磊
[1
]
张成军
[1
]
陈国祥
[1
]
王萍
[1
]
施大伟
[1
]
吕川根
[2
]
许所扣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杂交稻;
低温处理;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类囊体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了常规低温敏感型杂交稻汕优63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处理低温为10℃,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囊体膜PSⅠ、PSⅡ活性明显下降,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也明显下降。低温使两优培九的O 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下降,而汕优63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S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两品种都有所提高,而CAT活性则是两优培九高于对照,汕优63低于对照。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都是汕优63较明显。低温处理后,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上升,但两优培九增幅较汕优63高。SDS-PAGE表明,低温处理后可溶性蛋白条带增多,但类囊体膜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增加。对照组中,除了PSⅠ和PSⅡ活性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是汕优63较两优培九高,意味着幼苗期的两优培九光合功能虽不如汕优63高,但其对低温的抗性较汕优63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49 / 105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