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法律与公共政策——以权利保障和受影响人群为核心

被引:10
作者
贾平
机构
关键词
艾滋病; 法律法规; 歧视; 权利; 受影响人群;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16.03.25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艾滋病防治条例》(简称《防治条例》)的出台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单靠《防治条例》本身,无法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受艾滋病(AIDS)影响的人群提供充分的权利保障。因而,目标明确且以证据为基础的法律改革是必要的,以保证最有需求的人们能够得到帮助和服务。当前的法律环境对这些关键人群在公共健康问题上有着负面的影响,并将导致艾滋病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缺乏有效保障隐私权的规定和制度,以及反歧视相关立法的缺失,对艾滋病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艾滋病法律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以更好应对疾病流行的新情况。通过系统查阅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政策资料,以及访谈、会议现场观察、案例搜集等,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及其内在冲突等进行评估。对包括《防治条例》在内的中国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评估,发现规定和实践中的漏洞和冲突,为改进立法提出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 .2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 2013
[2]  
预防和遏制艾滋病的十二五行动计划 .2 国务院办公厅.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