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经济赶超路径探索——基于D-S框架

被引:7
作者
朱廷珺 [1 ]
林薛栋 [2 ]
机构
[1] 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经济赶超; 技术进步;
D O I
10.14116/j.nkes.2014.04.013
中图分类号
F114.41 [国际经济一体化];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具有产品差异性、厂商垄断性和规模报酬递增的两国模型,运用修正的D-S分析框架,证明了在全球化下一国经济赶超可分为两步:初期建立与要素禀赋相符的产业结构;当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发生背离时进入加速期,此时应确保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变动同步,进行产业升级。基于韩国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固定产业结构对经济赶超有倒U型影响,证实了上述结论。其后依据全球化下技术进步的不同方式,给出了赶超国在加速期面临的三种不同赶超路径,认为我国当前可以选择"吸收主动技术溢出—吸收被动技术溢出—自主研发"的赶超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梯度陷阱、升级阻滞与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 [J].
刘友金 ;
吕政 .
经济学动态, 2012, (11) :21-27
[2]   技术差距的门槛与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及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J].
王华 ;
祝树金 ;
赖明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4) :3-18
[3]   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6) :71-78
[4]   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J].
刘志彪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4) :1-7
[5]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 [J].
徐康宁 ;
冯伟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1) :58-67
[6]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7]   绕过比较优势“陷阱”,以技术立国 [J].
左大培 .
绿叶, 2009, (08) :51-56
[8]   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 [J].
郭克莎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5) :31-34
[9]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李永军 .
管理世界, 2003, (07) :21-28+66
[10]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2, (01) :26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