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农业土壤的集约耕作

被引:6
作者
赵其国
李庆逵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土壤; 耕作土壤; 宜农荒地; 土区; 作物; 年雨量; 年降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先说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域中,农田面积占1.2亿公顷仅占总土地面积10%,由于耕种集约,农业产量不断上升。林地面积占1.22亿公顷,草地面积占2.7亿公顷,荒地面积占1.2亿公顷。漠地,高山,陆地水面及零星岛屿占3.28亿公顷。集约耕作是中国的传统习惯。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在集约耕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特别注意对现有农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并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合理进行宜农荒地的开垦,以充分发挥中国农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特点,本文将中国1.2亿公顷农田分成8个土区,并扼要阐述了各个土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复种指数及土壤利用情况等。这八个土区是:1.砖红壤、赤红壤区;2.红壤、黄壤区;3.黄棕壤区;4.潮土、黄绵土、褐土、棕壤区;5.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区;6.栗钙土、棕钙土区;7.灰漠土、棕漠土区;8.高山土区(高山草甸土及高山草原土)。最后文章对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