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及性状改良
被引:35
作者
:
王富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王富德
姜明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姜明月
赵廷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赵廷昌
机构
:
[1]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来源
:
辽宁农业科学
|
1993年
/ 01期
关键词
:
玉米杂交种;
出籽率;
百粒重;
杂交组合;
区试;
杂种组合;
种质基础;
品系(育种);
自交系;
性状改良;
辽宁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辽宁省的玉米生产和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1981~1989年间,辽宁省选育和推广的5个单交种,累积种植面积达24710.0万亩,占同期全国主要杂交种累积种植面积的20.84%.辽宁省选育的5个自交系,同期累积应用面积达到33424.7万亩,占全国27个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4+41 +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自交系性状及分类研究
[J].
吴建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吴建宇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2)
:163
-168
[2]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
[J].
张泽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张泽民
;
任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任和平
.
华北农学报,
1991,
(01)
:28
-34
[3]
我国玉米单交种二十年的发展
[J].
吴景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吴景锋
.
作物杂志,
1991,
(01)
:1
-4
[4]
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J]. 邱景煜.辽宁农业科学. 1991(01)
[5]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J].
曾三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曾三省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04)
:1
-9
[6]
遗传改良在美国1930-1980年杂交玉米增产中的作用
[J].
D.N.Duvick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D.N.Duvick
;
韩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韩建明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7,
(04)
:1
-5
[7]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J].
王懿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王懿波
;
张庆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庆吉
;
朱良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朱良骅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62
-72
[8]
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我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J].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莫惠栋
;
胡雪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胡雪华
;
骆亦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骆亦其
.
遗传学报,
1984,
(04)
:270
-275
[9]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J].
吴景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吴景锋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1
-8
←
1
→
共 9 条
[1]
玉米自交系性状及分类研究
[J].
吴建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吴建宇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2)
:163
-168
[2]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
[J].
张泽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张泽民
;
任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任和平
.
华北农学报,
1991,
(01)
:28
-34
[3]
我国玉米单交种二十年的发展
[J].
吴景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吴景锋
.
作物杂志,
1991,
(01)
:1
-4
[4]
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J]. 邱景煜.辽宁农业科学. 1991(01)
[5]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J].
曾三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曾三省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04)
:1
-9
[6]
遗传改良在美国1930-1980年杂交玉米增产中的作用
[J].
D.N.Duvick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D.N.Duvick
;
韩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韩建明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7,
(04)
:1
-5
[7]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J].
王懿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王懿波
;
张庆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庆吉
;
朱良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朱良骅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62
-72
[8]
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我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J].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莫惠栋
;
胡雪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胡雪华
;
骆亦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骆亦其
.
遗传学报,
1984,
(04)
:270
-275
[9]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J].
吴景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吴景锋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1
-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