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三带”痕量元素析出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媛媛 [1 ,2 ]
刘洪涛 [1 ,2 ,3 ]
李金刚 [1 ,2 ]
潘霞 [1 ,2 ]
姚凯 [1 ,2 ]
赵娟 [1 ,2 ]
张尚军 [4 ]
靳志伟 [4 ]
机构
[1] 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3]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不详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痕量元素; 析出规律; 残留物;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2.12.031
中图分类号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别采用燃煤灰、气化灰、热解半焦模拟煤炭地下气化"三带"(氧化带、还原带、干馏干燥带)残留物,分析其浸出液中汞、砷、氟、铬、铅5种痕量元素分布特征,并与原煤进行对比,考察其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三带"残留物及原煤的浸出液中5种痕量元素总含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氧化带>还原带>原煤,且各元素浸出量均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其中,铅元素浸出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原煤>氧化带>还原带,浸出量差别不大且均很小,平均浸出量仅为0.003 0 mg/L;砷元素浸出量排列次序为:氧化带还原带>干馏干燥带>原煤,氧化带残留物浸出量最大,为0.145 0 mg/L,是最小浸出量(原煤)的63倍;氟化物浸出量排列次序为:干馏干燥带>氧化带>还原带原煤,且浸出量远远大于其他重金属元素,平均浸出量是其他重金属元素的476倍;Hg和Cr的浸出量为0。
引用
收藏
页码:2092 / 20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O2/CO2气氛下痕量元素迁移特性试验研究 [J].
卢骏营 ;
陈晓平 ;
段伦博 ;
周骛 .
热能动力工程, 2009, 24 (05) :648-651+684
[3]   Groundwater Pollution from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J].
LIU Shu-qin .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 2007, (04) :467-472
[4]   煤燃烧氟析出特性与影响因素试验(Ⅰ) [J].
齐庆杰 ;
吴宪 ;
刘建忠 ;
郝宇 ;
周俊虎 ;
岑可法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4) :465-468
[5]   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前景 [J].
刘淑琴 ;
张军 ;
梁杰 ;
余力 .
煤炭科学技术, 2003, (07) :50-53
[6]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J].
杜锋 ;
梁杰 .
陕西煤炭, 2003, (01) :17-19+9
[7]   煤炭地下气化工业试验 [J].
杨兰和 ;
余力 .
化工学报, 2001, (11) :1012-1016
[8]   浅谈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 [J].
高仲峰 ;
王红 .
城市煤气, 2001, (09) :14-16
[9]   煤炭地下气化——回收报废矿井中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 [J].
初茉 ;
李华民 ;
余力 ;
梁杰 .
中国煤炭, 2001, (01) :21-22+28+3
[10]   煤炭地下气化火焰工作面移动速度的研究 [J].
杨兰和 .
煤炭学报, 2000, (05) :4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