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根本性议程与中国式治理民主

被引:8
作者
徐勇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
关键词
国家; 根本性议程; 治理; 民主;
D O I
10.19862/j.cnki.xsyk.000385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中国式治理民主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政治内部性演变的概括,是由中国的国家根本性问题与根本性议程所决定的。人类是在不断解决面临问题过程中发展的。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国家进程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为解决根本性问题而设置根本性议程,即为达到一定目标要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同国家面临的根本问题及其根本性议程不同,民主形式会不一样。古希腊小国寡民城邦制产生民主制。对于广土众民的领土国家,公共权力的统一性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君主制解决统一性成为国家根本性议程。在君主制下,为了长治久安,在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民主因子,从而使得中国的君主制具有极大韧性。近代以来,国家的统一性受到极大挑战,民主制取代君主制。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根本性议程。民主是根本性议程应有之义,传统治理民主因子提升为现代治理民主形式。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全过程都要体现人民意志;二是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之中,依法行使人民民主权利。国家根本性议程决定了中国不会,也不能采用通过选举实现政党轮替的西方民主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美) 孔飞力;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 [2] 八十年来.[M].黄炎培著;.文汇出版社.2000,
  • [3]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毛泽东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 [5]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美)麦克法夸尔(MacFarquhar;R.);(美)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7] 希腊城邦制度.[M].顾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 [8]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人民出版社.1982,
  •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