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被引:19
作者
沈平 [1 ]
赵佐安 [1 ]
曾云贤 [2 ]
杨雨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处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飞仙关组; 鲕滩储层; 气藏特征; 成藏分析;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阐述了川东北地区从1963年石油沟构造巴3井首次在飞一段钻获天然气开始,到福成寨、板东、黄草峡构造上相继发现飞仙关组气藏,渡口河构造的渡1井在飞仙关组钻遇孔隙型白云岩,获天然气流,罗家寨、铁山坡、金珠坪等一批飞仙关组鲕滩整装气藏的勘探历程。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指出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上二叠统及飞仙关组自身为其主要烃源;其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云岩和溶孔鲕粒灰岩两大类。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分析了气藏的形成过程,认为可划分为古油藏阶段、大气藏阶段、古气藏调整定型阶段等三个阶段。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分布、圈闭要素等角度剖析了罗家寨等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气藏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37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2]   川东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测井识别 [J].
夏宏泉 ;
杨华斌 ;
刘红岐 ;
朱仕军 ;
任兴国 .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57-61+6
[3]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类型 [J].
穆曙光,周茂,华永川 .
天然气工业, 1994, (03) :23-27+98-99
[4]  
中国中部大气田研究与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朝元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