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原因初探

被引:4
作者
康志明 [1 ]
桂海林 [1 ]
王小光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射出长波辐射(OLR); 全型涡度方程; 动力学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4 [气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数值模式再分析数据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09年6 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连续5次北抬至偏北位置,且异常稳定维持,造成江淮流域于旱少雨(空梅)之缘由。通过合成、相关等分析方法探讨西风带、副热带、热带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利用全型涡度方程探讨剐高北抬和强度维持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1)西风带波动的传播与副高变化关系密切,西太平洋副高的北抬过程起始于中段副高(140°~160°E)强度加强;(2)副高北抬之前孟加拉湾东部有明显的对流活动,对于副高的北抬和加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副高南侧的对流活动与副高北抬之间是一种伴随关系;(3)涡度场变化分析可知,副高北抬的关键因素是中高纬度槽脊变化引起的东亚沿海负涡度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用卫星OLR资料估算中国大陆月降水量 [J].
吴晓 .
气象, 2011, 37 (01) :99-102
[2]   2007年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王丽娟 ;
邓方俊 .
气象, 2010, 36 (09) :36-41
[3]   2008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及其对江淮梅雨的影响 [J].
鲍媛媛 ;
金荣花 ;
赵瑞霞 ;
蒋星 .
气象, 2009, 35 (04) :34-42
[4]   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时延相关分析 [J].
余丹丹 ;
张韧 ;
洪梅 ;
刘科峰 ;
王辉赞 ;
桂祁军 .
海洋科学进展, 2008, (03) :292-304
[5]   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 [J].
陶诗言 ;
卫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13-525
[6]   副热带高压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吴国雄 ;
丑纪范 ;
刘屹岷 ;
张庆云 ;
孙淑清 .
大气科学, 2003, (04) :503-517
[7]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8]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及异常的研究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99, (05) :539-548
[9]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II:陆面感热与东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刘辉 ;
刘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9, (04) :385-396
[10]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