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CT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价值

被引:20
作者
高艳
李坤成
杜祥颖
杨延辉
刘佳宾
刘建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内支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与 DSA 对比,评价64层容积 CT 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及其在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同时进行 CTA 和 DSA 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实验(NASCET)的方法,由2名不了解患者情况的放射科主任医生分别对80支颈内动脉进行 CTA 的曲面重建和 DSA 测量。以远心端颈内动脉作为参考,以 DSA 为金标准,以狭窄率50%及70%为界计算 CTA 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前、术后 CTA 测得的 ICA 狭窄处直径及横切面面积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以狭窄率超过70%为标准,37支血管中35支 DSA 和 CTA 检查结果一致(95%),CTA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5%可信限(CI)为85%~100%]、95%(95%CI 为82%~100%)、95%(95%CI 为82%~100%)、98%(95%CI 为92%~100%)。CTA 检测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 ICA 狭窄处直径及横切面面积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A 是筛查 ICA 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可作为 ICA 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48 / 9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MR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J].
鲁晓燕 ;
张挽时 ;
徐家兴 ;
王东 ;
时惠平 ;
熊明辉 ;
宋云龙 ;
喻敏 ;
朴龙松 ;
郭英 ;
尉颖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05) :69-71
[2]   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度狭窄症三例报告 [J].
武剑 ;
王拥军 ;
李慎茂 ;
董宗俊 ;
颜振瀛 ;
华杨 ;
王萍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3) :39-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