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还田配施不同腐秆剂对水稻产量、秸秆腐解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李继福 [1 ]
鲁剑巍 [1 ]
李小坤 [1 ]
任涛 [1 ]
丛日环 [1 ]
杨文兵 [2 ]
鲁明星 [2 ]
刘克芝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3] 潜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关键词
麦秆还田; 水稻; 产量; 腐秆剂; 养分释放;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讨南方稻田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对水稻产量、秸秆腐解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011年度在江汉平原开展麦秆全量直接腐熟还田试验,确定合适的指标来评估不同腐秆剂产品腐解的效果并为该区域秸秆机械还田配套技术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5.0%。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2号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增量最高,分别为1125 kg/hm2和435 kg/hm2,增幅分别为6.9%和7.6%。秸秆腐解特征表明,翻压15天时,腐秆剂2号腐解效果最好,累积腐解率为30.3%,腐秆剂3号基本没有效果,之后腐解速率减缓、处理间差距缩小。养分释放特征表明,翻压30天内秸秆C、N和P快速释放,100天时养分累积释放率最高的是腐秆剂1号和2号;钾素在5天内释放95%以上,不受腐秆剂影响。通过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网袋法测定秸秆腐解率是评价腐秆剂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短期内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建议实际生产中秸秆应于水稻移栽前5天还田,降低秸秆腐解对幼苗根系的毒害作用并加强前期氮素供应,保证作物养分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D].李建政.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0
[2]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王子臣.扬州大学.2010, 02
[3]  
秸秆腐熟菌剂的细菌种群分析及其腐熟过程的动态研究.[D].李国媛.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05
[4]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D].张鹤丰.复旦大学.2009, 11
[5]  
Chapter 3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for Lowland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s in Asia.[J].Bijay-Singh;Y.H. Shan;S.E. Johnson-Beebout;Yadvinder-Singh;R.J. Buresh.Advances in Agronomy.2008,
[6]   Enhancing soil quality through residue management in a rice-wheat system in Fukuoka, Japan [J].
Tirol-Padre, A ;
Tsuchiya, K ;
Inubushi, K ;
Ladha, JK .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5, 51 (06) :849-860
[7]   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J].
侯红乾 ;
冀建华 ;
刘光荣 ;
刘益仁 ;
刘秀梅 ;
程正新 ;
杨俊诚 ;
文石林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5) :555-562
[8]   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J].
杨帆 ;
李荣 ;
崔勇 ;
包耀贤 ;
段英华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01) :10-14
[9]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J].
吴琴燕 ;
陈宏州 ;
杨敬辉 ;
朱桂梅 ;
潘以楼 .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26 (04) :83-86
[10]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J].
张水清 ;
钟旭华 ;
黄绍敏 ;
郭斗斗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5) :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