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被引:1
作者
吴春容
张呈友
机构
[1] 中国残联全科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2]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生物医学; 躯体; 疾病; 还原论; 逻辑实证主义; 临床医生; 心身二元论; 病人; 生源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0 [一般理论];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正>生物医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心身二无论和简化论(或还原论).生物医学的发展起源于中世纪,只准对人体的解剖学和结构基础进行研究,研究精神(灵魂)和行为是宗教神学人员的专职.西方的医学科学最初只能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这也是生物医学最终采取心身二元论的根本原因.心身二元论从根本上割裂了躯体与精神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把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重要因素排除在医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疾病被看成是一种发生于躯体之上的、可以完全脱离病人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这种观念出发,医生便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只治病不治人,同时,把精神问题或病人留给宗教组织去处理.当然,生物医学排除精神因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受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测量、可观察到的客观事物,任何不确定的、无法测量和观察的主观现象(如人的体验、精神活动、潜意识等)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生只把目光盯在寻找疾病的客观证据上,而完全忽视病人的主观体验,没有客观证据就不能诊断疾病,而疾病也就成了一种用躯体方面的客观病理证据来确证的概念,与人的主观体验或精神因素完全无关.这不仅造成医生无法理解病人没有客观证据的疾患体验或痛苦,而且,也无法有效地帮助这种病人.另外,这种
引用
收藏
页码:8 / 9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