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与普通小麦(T.aestivum)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10
作者
时津霞
乔永利
杨庆文
何蓓如
吉万全
翁跃进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汉城大学农业生命科学大学农学科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SSR标记; 同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平衡的遗传体系;(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和B染色体组各自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64、0.125,结合两个染色体组的聚类结果,发现A、B染色体组在进化上是不同步的,且A染色体组比B染色体组更为保守;(3)通过比较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结构,发现双二倍体基因组的简单重复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印证了“小麦异源多倍体形成初期就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部分冬小麦新品种(系)SSR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J].
高睦枪 ;
刘冬成 ;
郭小丽 ;
张爱民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1) :49-54
[2]   小麦及其近亲基因组中的DNA重复序列研究进展 [J].
张学勇 ;
李大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14-24+111
[3]   利用RFLP揭示普通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间A和B组染色体的遗传分化(英文) [J].
戎均康 ;
刘宝 .
植物学报, 2000, (05) :502-506
[4]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Ⅲ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J].
崔国惠 ;
倪中福 ;
刘志勇 ;
王晓玲 ;
吴利民 ;
孙其信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4) :333-338
[5]   普通小麦-天蓝冰草部分双二倍体基因组变异的研究(英文) [J].
刘宝 ;
何孟元 ;
郝水 .
植物学报, 1999, (06) :32-37
[6]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J].
彭正松 ;
石健 ;
侯万儒 .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125-128
[7]   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 [J].
贾继增 .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04) :2-11
[8]   《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木原均 ;
杨天章 ;
刘庆法 ;
张兴瓒 .
世界农业, 1989, (12) :55-55
[9]   小麦的分类、起源与进化 [J].
徐乃瑜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8, (02) :187-194
[1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microsatellites from hexaploid bread wheat [J].
Bryan, GJ ;
Collins, AJ ;
Stephenson, P ;
Orry, A ;
Smith, JB ;
Gale, M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94 (05) :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