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回应”范式

被引:34
作者
戚攻
机构
[1] 重庆行政学院社会学部
关键词
回应; 社会回应; 政府回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回应”作为对一类社会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理论规制,是基于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的一个新范畴。由回应派生出政府回应、社会回应和共同回应等一组关联范畴,体现了当今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的一种趋势——突破政治学(公共管理)强调“回应=政府回应”的研究范式,以及上与下的互动关系即是回应的理路;而且相关范畴的建构及研究视域的拓展还表明:对回应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研究有不同类型之分,并在不同类型的回应关系网络中还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的理论识别及关系属性的区分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 [J].
戚攻 .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09-114
[2]   论“共同治理”中的“社会回应” [J].
戚攻 .
探索, 2004, (04) :41-44
[3]   浅析政府回应性及中国政府回应面临的挑战 [J].
谭亦玲 .
社科纵横, 2004, (02) :37-38
[4]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M].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沈亚平, 2004
[5]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 华夏出版社 , (美)乔纳森·特纳(JonathanH.Turner)著, 2001
[6]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国庆著, 1997
[7]  
From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to Social Responsiveness: The Chrysler/Kenosha Plant Closing[J] . Thomas F. McMahon.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