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2
作者
郭富强 [1 ]
李晓佳 [1 ]
陈隆益 [2 ]
杨红 [3 ]
代红源 [1 ]
韦永胜 [1 ]
黄雨兰 [1 ]
杨友松 [1 ]
孙红斌 [1 ]
徐玉川 [3 ]
机构
[1]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 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周围组织; 炎性反应; 细胞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4 [脑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30例手术的脑出血患者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试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试验组分为<6h(6例)、6~12h(7例)、12~24h(5例)、24~72h(6例)、>72h(6例)。从前两组中选7例患者于手术入颅路径上远隔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分别观察组织病理、炎性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凋亡细胞、促凋亡基因(Bax)、抗凋亡基因(Bcl x)的变化情况。结果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6h内脑组织基本正常,试验组6~12h损伤较轻,12~24h损伤较重,24~48h损伤严重,以后逐渐好转,8d时与对照组相似。免疫组化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从6~12h逐渐明显,12~24h达高峰(P均<0.01),小胶质细胞增生从24~72h开始,72h以后明显增强(P均<0.01);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从6~12h开始增加,12~24h达高峰(P<0.05或P<0.01),Bcl x蛋白及其mRNA表达从12~72h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T PCR显示:Bax mRNA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与凋亡细胞、Bax蛋白和Bax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cl x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并与组织病理损伤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3+256 +2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的表达 [J].
马延斌 ;
朱志安 ;
张红 ;
邱建华 ;
肖波 ;
冯东福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05) :286-288+10
[2]   调节神经元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J].
梁敏 ;
王宇田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05) :318-319
[3]   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 [J].
林杰 ;
张军 ;
张国华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07) :517-519
[4]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J].
廖维宏 ;
王国强 ;
沈岳 ;
李芳 ;
张微微 ;
焦辉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01) :3-8
[5]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动态观察 [J].
郭富强 ;
杨友松 ;
宋文忠 ;
余能伟 ;
陈明曦 ;
周波 ;
谢红军 ;
代红源 ;
许飞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0, (05) :20-22+66
[6]   大鼠脑出血周围区白细胞浸润及强力霉素效果的研究 [J].
李光勤 ;
董为伟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1)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