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麦炜颐
曾群英
李玉杰
何清
杜志民
陈国伟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广州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巴曲抗栓酶; 肝素; 血小板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60例 UAP患者随机分成 A组和 B组 ,在抗心绞痛常规疗法基础上 ,A组加用巴曲抗栓酶 ,分别于第 1、3、5天予 10 u、5 u、和 5 u,以 10 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1h;B组加用普通肝素 ,10 0 mg加入 5 %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5 d。6d后考核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A、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86.7%和 80 .0 %。治疗期间 A组的硝酸甘油用量和镇痛药使用次数较 B组少 (分别 P<0 .0 1和 0 .0 5 )。A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 ( APTT)均无显著变化 ,而纤维蛋白原 ( FIBEN)明显降低 ;B组的 PT、APTT明显延长 ,FIBEN无降低 ( P >0 .0 5 )。二磷酸腺苷 ( ADP)和肾上腺素 ( NE)对血小板的最大诱聚率 ,A组从治疗前的 ( 74.3± 16.3) %和 ( 87.9± 10 .6) %降至治疗后的 ( 60 .8± 18.7) %和 ( 82 .5± 7.3) % ( P<0 .0 1) ;B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 UAP疗效好 ,能降低FIBEN水平 ,抑制 ADP和 N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使用方便、安全 ,值得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东菱克栓酶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J].
徐默玲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7, (06) :377-379
[2]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 [J].
陈纪林 ;
徐义枢 ;
孙继良 ;
赵秀文 ;
于全俊 ;
吴元 ;
陈在嘉 .
中华内科杂志, 1997, (04) :48-48
[3]   PACKS-4血小板凝集仪检测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因素 [J].
安业浩 ;
陈运贤 ;
刘莉莉 ;
朱沃棠 .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7, (01) :26-28
[4]   抵克力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J].
曾群英 .
新医学, 1995, (06) :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