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

被引:25
作者
查明
陈中红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水化学场; 水动力场; 油气成藏; 前古近系;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有着良好的响应,从太古宙到早古生代的寒武纪,由于海水的侵入,使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出现增大的物质响应,但从奥陶纪到中生代,构造作用变强,水深总体变浅,保存环境变差,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总体降低。水化学剖面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水文环境:水文流畅带(0~1.1km)、水文阻滞过渡带(1.1~1.75 km)和水文迟缓带(>1.75 km)。在各带矿化度、主要离子含量及离子组合系数等水化学参数具有不同的响应,其中水文阻滞过渡带和水文迟缓带对油气成藏有利。主要发育CaC l2型水和NaHCO3型水,随着矿化度的升高,NaHCO3型水逐渐被CaC l2型水取代。前古近系水动力场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从太古宙到中生代,水动力场中心和水动力场对称轴线发生变化。盆地内部发育以离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盆地边缘发育以向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离心流与向心流相接触的离心流泄水地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川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带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J].
徐振平 ;
梅廉夫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4) :29-33
[2]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垂直分带性与平面分区性 [J].
楼章华 ;
金爱民 ;
朱蓉 ;
蔡希源 ;
高瑞祺 .
地质科学, 2006, (03) :392-403
[3]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性与油气富集 [J].
张小莉 ;
查明 ;
赫拴柱 ;
王鹏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2) :187-190+195
[4]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性与油气富集 [J].
张小莉 ;
查明 ;
赫拴柱 ;
王鹏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2) :187-190+195
[5]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构造综合地球物理反演 [J].
李云平 ;
吴时国 ;
韩文功 ;
王延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6-20
[6]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 [J].
查明 ;
陈中红 ;
张年富 ;
张越迁 ;
胡平 .
地质科学, 2003, (03) :315-322
[7]   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J].
王毓俊 ;
田在艺 .
石油学报, 2003, (04) :7-12
[8]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J].
楼章华 ;
朱蓉 ;
金爱民 ;
武恒志 ;
郑和荣 ;
王宁 .
地质科学, 2003, (01) :85-96
[9]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 [J].
吴世祥 ;
汪泽成 ;
张林 ;
汪蕴璞 ;
林锦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61-68
[10]   渤海湾叠合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勘探方向 [J].
梁生正 ;
杨国奇 ;
田建章 ;
刘明生 ;
杨俊红 .
石油学报, 2001, (0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