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26
作者
毕如田 [1 ]
白中科 [2 ]
李华 [3 ]
叶宝莹 [2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复垦; 景观变化; 景观生态;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7.11.003
中图分类号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57 / 1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J].
卞正富 ;
张燕平 .
地理学报, 2006, (04) :349-358
[2]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J].
郭逍宇 ;
张金屯 ;
宫辉力 ;
张桂莲 ;
董志 .
生态学报, 2005, (04) :763-770
[3]   基于遥感图像的煤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J].
胡振琪 ;
谢宏全 .
煤炭学报, 2005, (01) :44-48
[4]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J].
刘海龙 .
生态学报, 2004, (02) :323-329
[5]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J].
白中科 ;
郭青霞 ;
王改玲 ;
张前进 ;
魏忠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6) :525-530
[6]   神府东胜矿区景观生态异质性分析与景观生态建设 [J].
李强,慈龙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02)
[7]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付梅臣, 2005
[8]  
工矿区陆面演变监测分析与调控治理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杜培军[等]著, 2005
[9]  
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白中科, 2000
[10]   Nature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J].
Yoshiyuki Hioki .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 1 (1)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