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被引:141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黄文辉
汤达祯
唐书恒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两淮煤田; 煤储层; 孔隙结构; 裂隙系统; 煤层气;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6.02.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显微裂隙非常发育,且多以宽度小于5μm且长度小于300μm的裂隙为主体;②孔隙度较小,且孔隙类型中吸附孔(0~100 nm)远比渗流孔(大于100 nm)发育;③吸附孔多为连通性较差的一端封闭的平行板毛细孔.这种两极、双峰分布的孔裂隙系统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聚集,但对煤层气的开采不十分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多相介质煤层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理论与方法.[M].傅雪海;秦勇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 [2] 煤与瓦斯突出.[M].(苏)B.B.霍多特著;宋士钊等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
  • [3]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姚艳斌
    刘大锰
    胡宝林
    罗文林
    [J]. 煤炭科学技术, 2005, (12) : 1 - 4
  • [4] 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低温氮吸附孔隙分形特征研究
    童宏树
    胡宝林
    [J]. 煤炭技术, 2004, (07) : 1 - 3
  • [5] 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
    陈萍
    唐修义
    [J]. 煤炭学报, 2001, (05) : 552 -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