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陡山沱组磷块岩矿层划分对比及成矿规律

被引:9
作者
郑文忠,东野脉兴
机构
[1] 涿州化工部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磷块岩,矿层划分对比,成矿规律,鄂西;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1994.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9.213.5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西陡山沱组磷块岩可以划分为三个工业矿层Ph_1,Ph_2,Ph_3和一个含磷层Ph_4,具有全区对比意义的有Ph_1,Ph_2和Ph_4。荆襄矿区工业矿层为Ph_1,Ph_2和Ph_3;宜昌和兴神矿区工业矿层为Ph_1和Ph_2,缺失Ph_3。各矿区磷矿层的分布随海侵方向由南向北出现明显而有规律地迁移,这一时空变化规律为恢复古地理及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微生物建造的磷块岩 [J].
东野脉兴 .
沉积学报, 1985, (03) :1-6+133
[2]   鄂西震旦纪陡山沱期沉积格局及其对磷矿的控制作用 [J].
梁传茂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3) :46-57
[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刚等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