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2.5日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38
作者
郑晓霞 [1 ]
赵文吉 [1 ]
晏星 [2 ]
赵文慧 [3 ]
熊秋林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
[3]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降雨; PM2.5; 时空变化; 空间分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05.009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忧虑与日俱增,PM2.5的时空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季节或年际的变化,本文通过统计环保局发布的位于北京城区13个逐时浓度监测点降雨前后PM2.5质量浓度,并在城区布设14个采样点昼夜连续监测一次降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研究北京市城区降雨后PM2.5日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由此分析降雨对PM2.5日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对比PM2.5与同步气象数据(温度、相对湿度)和交通数据(车辆量、车速)最值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对PM2.5日变化特征进行成因分析。随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PM2.5的日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一次降雨可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下降56.3%。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均小于60μg·m-3,降雨后1 h内PM2.5质量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在随后的12 h内PM2.5浓度值都处于下降状态。降雨过程只降低PM2.5的质量浓度值,并不影响其日变化规律。PM2.5的日变化规律以19时为界,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的变化规律呈现凹型,夜间的变化规律呈现拱型。PM2.5质量浓度峰值多出现在23时或0时,谷值多出现在下午15时,该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受交通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早高峰期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主要受交通源的影响;晚高峰期间,交通源和气象因素共同影响PM2.5质量浓度。研究区PM2.5日空间分布特征同样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PM2.5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高北部低;PM2.5在夜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则多表现为四周高、中心低,三环外围区域多为高值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97 / 8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交通与气象因子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影响机制研究.[J].罗娜娜;赵文吉;晏星;宫兆宁;熊秋林;.环境科学.2013, 10
[2]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J].杨维;赵文吉;宫兆宁;赵文慧;唐涛;.环境科学.2013, 01
[3]   银川市城郊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与组成特性分析 [J].
陈武 ;
董发勤 ;
邓跃全 ;
代群威 .
矿物学报, 2012, 32(S1) (S1) :131-132
[4]   北京市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追踪 [J].
赵文慧 ;
赵文吉 ;
宫辉力 ;
宫兆宁 .
地理研究, 2012, 31 (03) :417-428
[5]   西安市雁塔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研究 [J].
穆珍珍 ;
赵景波 ;
徐娜 ;
姚兰 ;
李雨霞 ;
孟静静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7) :1509-1516
[6]   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颗粒物排放测量与分析 [J].
秦孔建 ;
高继东 ;
李孟良 ;
高俊华 ;
刘双喜 ;
景晓军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 (06) :1112-1116
[7]   基于地统计学的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异性及气象因素分析 [J].
赵文慧 ;
宫辉力 ;
赵文吉 ;
唐涛 ;
唐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54-2163
[8]   北京市交通干线周围可吸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性 [J].
杨仪方 ;
钱枫 ;
张慧峰 ;
边森 ;
唐玉佳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62-966
[9]   南京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魏玉香 ;
银燕 ;
杨卫芬 ;
芮冬梅 ;
杭维琦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09) :29-34
[10]   邯郸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相关气象条件分析 [J].
张海霞 ;
董占强 ;
杨玲珠 ;
王丽英 ;
李敏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S1) (S1)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