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旧石器考古年代学的进展与评述

被引:13
作者
陈铁梅
机构
[1] 北京大学考古系
关键词
沉积地层; 地点; 测年; 旧石器; 层位; 样品量; 化石; 裂变径迹法; 年代测定(考古); 热释光法; 地层堆积; 考古年代学; 旧石器考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研究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进步,都需要有时间标尺。五十年代以前,考古学主要根据地层关系、器物类型、共存的生物群以及人类本身的体质形态来确定古人类谱系及各类文化在时代上的相对早晚。各种同位素测年方法的建立,为考古学提供了一个统一、客观和定量的时间标尺,称之为"绝对年代"时间尺度。同位素测年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碳十四测年方法应用于新石器文化年代测定,无论是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安徽省和县和巢县古人类地点的铀系法年代测定和研究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胡艳秋 .
人类学学报, 1987, (03) :249-254
[2]   华南若干旧石器时代地点的铀系年代 [J].
原思训 ;
陈铁梅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6, (02) :179-190
[3]   关于下川遗址和丁村遗址群7701地点的时代、性质问题——与安志敏先生讨论 [J].
王建 .
人类学学报, 1986, (02) :172-178
[4]   关于元谋人的地质时代问题——与刘东生等同志商榷 [J].
钱方 .
人类学学报, 1985, (04) :324-332
[5]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59-269
[6]   论华北旧石器晚期遗址的分布、埋藏以及地质时代问题 [J].
尤玉柱 .
人类学学报, 1984, (01) :68-75
[7]   中国晚期旧石器的碳-14断代和问题 [J].
安志敏 .
人类学学报, 1983, (04) :342-351
[8]   和县人的上限年龄 [J].
李虎侯 ;
梅屹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3, (11) :703-703
[9]   关于元谋人化石地质时代的讨论 [J].
刘东生 ;
丁梦林 .
人类学学报, 1983, (01) :40-48
[10]   建议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我国第四系的标准剖面 [J].
贾兰坡 ;
卫奇 .
地质学报, 1982, (03) :25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