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被引:600
作者
孔繁翔
高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 ,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 ,论述了蓝藻 ,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 ,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 ;在探索水华成因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 ,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 ,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 ,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 ,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 ,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罗敛葱 ;
张金善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22-1831
[2]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J].
范成新 ;
张路 ;
秦伯强 ;
王苏民 ;
胡维平 ;
张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60-768
[3]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杨顶田 ;
季江 .
水科学进展, 2003, (04) :347-353
[4]   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J].
张民 ;
史小丽 ;
蒋丽娟 ;
杨柳燕 ;
高光 ;
秦伯强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5) :507-510
[5]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J].
华锦彪,宗志祥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476-484
[6]  
太湖水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秦伯强等编著, 2004
[7]  
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M]. 科学出版社 , 黄漪平主编, 2001
[8]  
Effects of the mixotrophic flagellate Ochromonas sp. on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J] . U. Burkert,P. Hyenstrand,S. Drakare,P. Blomqvist.Aquatic Ecology . 2001 (1)
[9]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icrocystis populations in sediments of Lake Biwa, Japan[J] . Shigeo Tsujimura,Hajime Tsukada,Hiroyuki Nakahara,Takuo Nakajima,Machiko Nishino.Hydrobiologia . 2000 (1)
[10]  
Role of cold resistance and burial for winter survival and spring initiation of an Ulva spp. (Chlorophyta) bloom in a eutrophic lagoon (Veerse Meer lagoon, The Netherlands)[J] . P. Kamermans,E. Malta,J. M. Verschuure,L. F. Lentz,L. Schrijvers.Marine Biology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