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黄欠如
胡锋
袁颖红
刘满强
李辉信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团聚体特征;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干筛法;
D O I
10.13758/j.cnki.tr.2007.04.001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干筛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肥23年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特征值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NPKM、OM)与CK相比,可提高粒径3~5mm土壤团聚体含量25.4%24.6%,并分别降低粒径0.05~0.25mm、<0.05mm团聚体含量70.6%71.1%和113.6%121.7%,差异达显著水平;单施化肥处理(N、NP、NPK)与CK相比,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无明显差异,表明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影响主要受有机肥的控制。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而降低团聚体的分形维D值;水稻土团聚体的MWD、GMD与>3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团聚体分形维D值则与>3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土壤团聚体的MWD、GMD和分形维D值可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状态。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年产量与粒径3~5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05~0.25mm、<0.05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干筛分析条件下,粒径3~5mm、0.05~0.25mm、<0.05mm团聚体含量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土壤肥力表征的物理性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08 / 6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江涛 ;
张斌 ;
彭新华 ;
赖涛 .
土壤学报, 2004, (06) :912-917
[2]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4, (04) :618-623
[3]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76-2183
[4]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J].
骆东奇 ;
侯春霞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朱波 .
山地学报, 2003, (03) :348-353
[5]   耕层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 [J].
张世熔 ;
邓良基 ;
周倩 ;
伍国锋 .
土壤学报, 2002, (02) :221-226
[6]   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J].
吴承祯 ;
洪伟 .
土壤学报, 1999, (02) :162-167
[7]   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章明奎 ;
何振立 ;
陈国潮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1997, (04) :359-366
[8]   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红壤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J].
许绣云,姚贤良,刘克樱,黄德凯 .
土壤, 1996, (02) :57-61
[9]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J].
杨培岭 ;
罗远培 ;
石元春 .
科学通报, 1993, (20) :1896-1899
[10]   不同耕作制下水稻土有机物质变化及其团聚作用 [J].
李映强 ;
曾觉廷 .
土壤学报, 1991, (04) :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