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缓冲带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磊
章光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湿地缓冲带; 氮磷去除; 反硝化; 吸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基于国内较少开展自然湿地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选取扎龙湿地湖滨湿地缓冲带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的剖面变化判断水流的方向,同时利用氯离子作为示踪剂验证剖面水体来自同一水源。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水体中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应,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1%、84.6%。缓冲带内的湿地植物量较小,决定了植物吸收并非氮磷去除的主要机制。根据溶解有机碳和重碳酸酸根的变化,认为反硝化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剖面末段处的浅水位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使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脱氮能力;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剖面起始处较高的磷浓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因此,利用并强化湿地缓冲带的自然净化能力有助于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Subsurface denitrification in a forest riparian zone: Interactions between hydrology and supplies of nitrate and organic carbon [J].
Hill, AR ;
Devito, KJ ;
Campagnolo, S ;
Sanmugadas, K .
BIOGEOCHEMISTRY, 2000, 51 (02) :193-223
[2]   地沟式污水土地处理和人工湿地中植物对磷去除的效果研究 [J].
张笑一 ;
史莉 ;
彭润芝 ;
刘春丽 ;
关小满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1) :151-153
[3]   扎龙河滨湿地水体营养化污染特征及水环境恢复对策 [J].
郭跃东 ;
邓伟 ;
潘继花 .
生态环境, 2003, (04) :393-397
[4]   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评价及防治对策 [J].
李波 ;
苏岐芳 ;
周晏敏 ;
刘哲人 .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3) :33-37
[5]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J].
梁威 ;
吴振斌 .
环境科学动态, 2000, (03) :32-37
[6]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J].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 03
[7]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J].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 03
[8]  
环境水化学.[M].李绪谦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魏复盛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