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

被引:10
作者
王志高
靳彦欣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山东东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处
[3] 山东东营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层表征; 储层评价; 油藏描述; 每米采油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单采层无水采油期每米采油指数、分布特征以及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和相对渗特征,将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Ⅰ类储层渗透性最好,Ⅱ类储层渗透性较好,Ⅲ类储层渗透性一般,Ⅳ类储层渗透性较差,Ⅴ类储层渗透性差。平面上,厚度大于3.5m的主力小层主要以Ⅰ,Ⅱ和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小于3.5m的非主力小层主要以Ⅳ和Ⅴ类流动单元为主;垂向上,流动单元分布复杂,甚至同一口井5类流动单元都有。这一特征说明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的流动单元,其相相对渗特征不同,物性好的流动单元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缓,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快;反之则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快,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缓。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 [J].
窦松江 ;
于兴河 ;
李才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26-30
[2]   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J].
张晓丽 ;
闫静华 ;
杜永波 ;
赵兴涛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1, (S1) :100-101+2
[3]   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陈程 ;
鲁国甫 ;
姜建伟 ;
李庆明 ;
刘丽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74-79
[4]   我国油田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参数统计研究 [J].
俞启泰 ;
罗洪 ;
冯明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1) :30-33+55
[5]   储层数据谱分析在段六拨油田的应用 [J].
张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155-163+206
[6]   一种处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 [J].
俞启泰 .
新疆石油地质, 1994, (04) :361-365
[7]  
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葛家理等编著, 2001
[8]  
油层物理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秦积舜,李爱芬主编, 2001
[9]  
石油数学地质[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李汉林,赵永军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