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基于太阳光度计地基观测的徐州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12
作者:
吴立新
[1
,2
]
吕鑫
[1
]
秦凯
[1
]
白杨
[1
]
李佳乐
[2
]
任传斌
[2
]
张媛媛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气溶胶;
光学厚度;
体积谱;
Angstrom波长指数;
太阳光度计;
聚类分析;
四季变化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于2013年7月2015年4月对中国南北过渡地带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了地基观测,并结合气象条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1)徐州201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均值高达0.92;(2)徐州AOD四季变化分明,夏秋高、春冬低;(3)徐州气溶胶体积谱四季均呈双峰结构,冬夏两季积聚模态粒子与粗模态粒子的体积浓度接近,秋季积聚模态粒子占主导,春季粗模态粒子占主导;(4)徐州气溶胶可分为3个聚类,一类为粒径较大的干粒子,AOD较小,主要出现于5,12月,二类为粒径较小的强吸光粒子,主要出现于秋末和冬春,AOD最小,以12月为主,三类为体积浓度最大的湿粒子,AOD较大,各月均有,但以8月为最多.徐州AOD的四季变化特征不同于邻近的苏鲁豫皖省会城市,却相同于苏南太湖北岸、相似于环渤海湾地区.污染排放强度大、风速低、湿度较大,并受东南季风环流及秸秆燃烧影响,是徐州AOD年均值偏高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287 / 229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