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粘粒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

被引:2
作者
林承坤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长江口; 百分数; 补给区; 扬子江口; 粘粒; 泥沙; 数量计算; 来源分析;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1985.03.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长江口粘粒泥沙(d<0.01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由于各种粘土矿物能反映自然地带的差异,用X射线衍射分析,求出长江口及其补给区的粘土矿物百分数后,能用岩矿分析法计算粘粒泥沙的来源与数量。计算表明有96.5%的粘粒泥沙来自长江补给区,据大通站多年平均的粘粒泥沙年输沙量,推算出长江口粘粒泥沙量为0.9579亿吨/年。经1915年和1963年的长江口实测地形图比较验证,两者相差10.2%。本研究法对于河口无泥沙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粉晶X射线物相分析.[M].南京大学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教研室 编.地质出版社.1980,
[2]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M].任美锷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79,
[3]  
地貌学.[M].北京大学地理系等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4]  
野外矿物鉴定手册.[M].袁耀庭编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
[5]   葛洲坝枢纽沙砾推移质特性与数量计算 [J].
林承坤 ;
尹国康 ;
陈宝冲 ;
程岩 .
水利学报, 1984, (07) :1-10
[6]   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 [J].
林承坤 .
泥沙研究, 1984, (02)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