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被引:16
作者
古亮 [1 ,2 ]
郭耀 [1 ,2 ]
王华 [1 ,2 ]
邹艳珍 [1 ,2 ]
谢冰 [1 ,2 ]
邵维忠 [1 ,2 ]
机构
[1] 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2]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关键词
高可信软件; 软件可信性评估; 软件可信证据; 软件可信证据收集; 可信计算;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
学科分类号
081202 ; 0835 ;
摘要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信息安全综述 [J].
沈昌祥 ;
张焕国 ;
冯登国 ;
曹珍富 ;
黄继武 .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7, (02) :129-150
[2]   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机理 [J].
王怀民 ;
唐扬斌 ;
尹刚 ;
李磊 .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6, (10) :1156-1169
[3]   网构软件的研究与进展 [J].
吕建 ;
马晓星 ;
陶先平 ;
徐锋 ;
胡昊 .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6, (10) :1037-1080
[4]   基于中间件的可定制信任管理框架 [J].
周明辉 ;
梅宏 ;
焦文品 .
电子学报, 2005, (05) :820-826
[5]   高可信软件工程技术 [J].
陈火旺 ;
王戟 ;
董威 .
电子学报, 2003, (S1) :1933-1938
[6]   浅论软件技术发展 [J].
杨芙清 ;
梅宏 ;
吕建 ;
金芝 .
电子学报, 2002, (S1) :1901-1906
[7]   Web安全中的信任管理研究与进展 [J].
徐锋 ;
吕建 .
软件学报, 2002, (11) :2057-2064
[8]  
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 国家密码管理局. http://www.oscca.gov.cn/-UpFile . 2007
[9]  
Computer security technology planning study. Anderson JP. Technical Report,ESD-TR-73-51 . 1972
[10]  
ISO/IEC9126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 quality—Part1:Quality model. ISO. http://www.iso.org/iso/isocatalogue/cataloguetc/cataloguedetail.htm-csnumber=22749&commid=45020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