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老君沟和孟通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对松潘-甘孜地体基底性质的制约

被引:53
作者
赵永久 [1 ]
袁超 [1 ]
周美夫 [2 ]
颜丹平 [3 ]
龙晓平 [1 ]
李继亮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体; 花岗岩; 源区成分; Nd模式年龄; 下地壳部分熔融; 底侵作用; 基底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老君沟岩体和孟通沟岩体是位于松潘-甘孜地体东部的中生代花岗岩,为碰撞过程中岩浆作用的产物,包含有地壳基底性质的重要信息。两岩体具有中等至较高的SiO2含量(63.9~75.0wt%),具有准铝质和轻微过铝质(ACNK=0.86~1. 08)特征,属于中钾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老君沟岩体富Al2O3(14.2~16.0wt%)、K2O(2.88~4.36wt%),贫MgO(0.38~1.98wt%),并具有高Sr(307~697ppm)低Y(12.2~21.0ppm)特征以及中等至较高的稀土分馏((La/Yb)N>10),这些特征非常类似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孟通沟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类似于老君沟岩体,但具有相对低的Sr(110~397 ppm)、稍高的Y(12.2~21.0ppm)和明显较低的Sr/Y比值(5~32)。两岩体均具有地壳特征的Nd-Sr同位素组成(εNd(T)= -6.02~-3.11;ISr=0.7053~0.7075),排除了直接来自地幔岩浆的可能性,表明其可能来自于石榴石稳定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两岩体富含Rb(106~202ppm)、Cs(3.79~25.6ppm)而K2O/Na2O(0.56~1.12)比值较高,显示其可能来自黑云母的脱水熔融。由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温度较高而剪切生热所能达致的温度较低,同造山的滑脱构造难以导致上述两个岩体的形成,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两岩体的源区成分和Nd模式年龄(TDM(Ⅱ)=1.23~1.44 Ga)均反映松潘-甘孜地体具有类似于扬子板块的中元古陆壳基底。
引用
收藏
页码:995 / 10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扬子陆核与陆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比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黄陵和汉南侵入杂岩E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 [J].
凌文黎 ;
高山 ;
程建萍 ;
江麟生 ;
袁洪林 ;
胡兆初 .
岩石学报, 2006, (02) :387-396
[2]   松潘-甘孜地体内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胡健民 ;
孟庆任 ;
石玉若 ;
渠洪杰 .
岩石学报, 2005, (03) :867-880
[3]   原特提斯的消减极性:西昆仑128公里岩体的启示 [J].
袁超 ;
孙敏 ;
肖文交 ;
周辉 ;
候泉林 ;
李继亮 .
岩石学报, 2003, (03) :399-408
[4]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J].
马大铨 ;
杜绍华 ;
肖志发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02) :151-161
[5]   宁镇地区中生代安基山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亏损重稀土和钇的岩浆产生的限制 [J].
许继峰 ;
王强 ;
徐义刚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岩石学报, 2001, (04) :576-584
[6]   格宗、东谷岩体Nd、Sr、Pb、O同位素特征及其与扬子板块边缘其它晋宁期花岗岩对比 [J].
凌洪飞 ;
徐士进 ;
沈渭洲 ;
王汝成 ;
林雨萍 .
岩石学报, 1998, (03) :2-10
[7]   松潘-甘孜造山带中晋宁期花岗岩的U-Pb和Rb-Sr同位素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士进 ;
王汝成 ;
沈渭洲 ;
钟宏 ;
陆建军 ;
侯立玮 ;
付小方 ;
黄明华 ;
杨杰东 ;
王银喜 ;
陶仙聪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1) :52-58
[8]   龙门山老君沟花岗岩的隆升及冷却史附视频 [J].
袁海华 ;
张志兰 ;
张平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17-22
[9]  
实验及理论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周金城, 2005
[10]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