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主体性及其激活

被引:11
作者
罗建文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劳动过程; 劳动者主体性; 劳动效应; 社会主义劳动修复;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21.04.004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劳动过程中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在新价值产生和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借此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逻辑的逐利本质和无产阶级摆脱剥削命运的出路,但对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如何彰显和激活,如何才能提高劳动者的主体性价值效应等问题并未进行分析,因而留下了研究的空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复杂的生产方式中,资本逻辑的作用和影响不可或缺。要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主体性的充分彰显和积极发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和资本修复体系建构,让劳动者主体性与资本逻辑伴生伴存,促进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和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
[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J].
李旸 .
云梦学刊, 2020, 41 (04) :54-61
[3]  
列宁选集.[M].(苏) 列宁; 著.人民出版社.2012,
[4]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