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生态圈及其自然生态状况

被引:9
作者
闵庆文 [1 ]
刘伟玮 [1 ,2 ]
谢高地 [1 ]
孙雪萍 [1 ,2 ]
李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生态圈; 水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 风沙侵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问题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解决首都北京的生态问题、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不能仅局限于北京市所辖范围,必须从更大的生态区域上进行考虑,这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也正因为此,"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被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本文基于生态区域的完整性、差异性和空间可度量性,提出了首都生态圈的概念内涵和划定思路;在系统分析北京生态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确定了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风沙侵袭三个主要外源性生态问题,构建了包括水源供给、大气污染防治和风沙防御在内的首都生态圈范围划定的关键指标;结合行政区域界线,划出了首都生态圈的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分区县,内蒙古的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山西省的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和吕梁市的部分区县,总面积约34.91万km2,涉及到196个县(区、市);从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禀赋两方面,对首都生态圈的自然生态状况进行了简要评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04 / 15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首都生态圈土地覆被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特征 [J].
张彪 ;
徐洁 ;
王硕 ;
李娜 .
资源科学, 2015, 37 (08) :1513-1519
[2]   区域生态学基本理论探索 [J].
高吉喜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07) :1252-1262
[3]   京津冀晋蒙生态一体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J].
张亚明 ;
刘海鸥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69-72
[4]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J].
王跃思 ;
姚利 ;
刘子锐 ;
吉东生 ;
王莉莉 ;
张军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3) :353-363
[5]   首都经济圈内涵及产业空间再造路径探讨 [J].
王玉海 ;
刘学敏 ;
谷潇磊 .
北京社会科学, 2013, (01) :46-55
[6]   环首都区域水资源协调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J].
杨邦杰 ;
严以新 ;
高吉喜 ;
何萍 ;
沈洪艳 ;
杨鹏 .
中国发展, 2012, 12 (04) :1-6
[7]   区域生态府际合作治理困境及其消解 [J].
金太军 ;
唐玉青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5) :17-22
[8]   论“首都经济圈”建设 [J].
谭维克 ;
赵弘 .
北京社会科学, 2011, (04) :4-9
[9]   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 [J].
张义丰 ;
刘春腊 ;
张伟 ;
张宏业 ;
穆松林 ;
贾大猛 ;
兰婷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389-400
[10]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J].
贺克斌 ;
贾英韬 ;
马永亮 ;
雷宇 ;
赵晴 ;
TANAKA Shigeru ;
OKUDA Tomoaki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4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