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被引:250
作者
张志斌
王永炎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
关键词
证候规范; 名称; 分类; 证候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 ,然而证候相关名称与分类亟待规范。我国证候研究起始于5 0年代 ,80年代又展开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证候分类、证候的命名、证候的诊断均尚未统一。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对此前已经进行的证候研究的大量文献学调研 ,吸收“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课题组的工作经验 ,提出如下假设 :将证候进行降维升阶的分解处理 ,根据“外感六淫”、“内生五气”、“气相关”、“血相关”、“阴阳相关”、“其他”等 6类提取出适当的证候因素共 2 9个 ,并对这些证候因素的诊断进行规范 ,然后将这些规范了的证候因素交给使用者 ,由他们在临床使用时进行自由的交叉组合。希望能以此为证候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风病诊断系统的研究与验证报告
    王建华
    靳琦
    解庆凡
    贾滋欣
    王永炎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2) : 56 - 58
  • [2]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
    Research Group of Semeiology a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Apoplexy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01) : 57 - 59+72
  • [4] 邓铁涛医学文集.[M].邓铁涛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5]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M].欧阳〓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 [6]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M].梁茂新等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 [7] 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M].程绍恩;夏洪生 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8] 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赵金铎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 [9] 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M].赵恩俭 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