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12
作者:
王贺春
万有
王韵
韩济生
机构:
[1]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针刺镇痛;
穴位;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2.03.005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经穴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方法 :选用大鼠L5/L6 脊神经结扎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给予不同经穴的电针治疗 ,穴位选用“夹脊”(L5)、“环跳”、“委中”、“阳陵泉”和“足三里”。采用引起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 ( 50 %缩足阈值 )来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抬脚次数来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分别于电针后即刻、2 4hr、48hr和 72hr检测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电针后即刻、电针后 1 2hr、2 4hr和 48hr检测机械性痛觉超敏 ( 50 %缩足阈值 ) ,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以上五个穴位单次电针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均可持续至电针后 2 4hr,其中“委中”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可持续至电针后 48hr;对机械性痛觉超敏的镇痛作用即刻效果较好 ,电针后 1 2hr消失。五个穴位镇痛强度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经验提示穴位选择是影响针刺镇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实验条件下 ,“委中”穴电针后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最长 ,可以认为效果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