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麦蚜在温度梯度中活动行为的临界高温

被引:16
作者
马罡
马春森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生物防治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麦蚜; 温度梯度; 活动; 临界高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402 ;
摘要
利用自制的温度梯度产生装置,研究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寄主植物叶片温度梯度上栖息、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温度梯度内,麦蚜在小于等于温度T的温度区域内的累积栖息分布量占温度梯度场内蚜虫栖息总量的百分比Pa=90%时,则把T记为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梯度内从低温端向高温端爬行的过程中,受到热刺激后调转运动方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逐渐升高的叶片上取食时拔出口针开始挣扎逃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为研究麦蚜栖息和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搪瓷托盘一端下方置一盏白炽灯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了叶片温度梯度,用照相机记录蚜虫在温度梯度内栖息时的分布状态。为研究麦蚜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塑料培养皿的下方设置一盏白炽灯用于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逐渐升高的温度。两个装置的温度设置均可通过调节白炽灯泡顶端与托盘或培养皿底部的距离来控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上的温度。试验明确了3种麦蚜的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在26~43℃的叶片温度梯度内,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成蚜累积栖息分布达90%的临界高温分别为30.2、28.8℃和27.3℃,用Sigmoidal函数模型描述了麦蚜在温度梯度内的累积分布百分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定了3种麦蚜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42.0、39.1℃和38.5℃;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39.3、40.2℃和39.0℃。试验表明,3种蚜虫中禾谷缢管蚜较耐高温。讨论了温度梯度本身的设置、湿度控制、供试蚜虫种群的不同对麦蚜在温度梯度内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指出在温度梯度中,研究麦蚜若蚜蜕皮、成蚜生殖及有翅蚜和无翅蚜对适宜温度的选择将是今后继续开展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结果为提高麦蚜田间调查取样及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昆虫对环境高温的行为对策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49 / 24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连续温度梯度下昆虫趋温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马春森 ;
马罡 ;
杜尧 ;
杨和平 .
生态学报, 2005, (12) :3390-3397
[2]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J].
尹青云 ;
郑王义 ;
谢咸升 ;
李峰 ;
李锐 ;
郑晓玲 ;
范绍强 .
华北农学报, 2003, (03) :71-73
[3]   枸杞的生理因子与外环境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规律研究 [J].
刘静 ;
王连喜 ;
马力文 ;
李凤霞 ;
张小煜 ;
苏占胜 ;
周慧琴 ;
李剑萍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1) :77-82
[4]   禾谷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J].
郭良珍 ;
刘绍友 .
昆虫知识, 2001, (01) :31-32+30
[5]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J].
郭良珍 ;
刘绍友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8, (01) :73-76
[6]   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光能流与物质流研究 Ⅲ 麦棉共生期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与总积温 [J].
毛树春 ;
宋美珍 ;
张朝军 ;
韩迎春 ;
邢金松 .
棉花学报, 1997, (04) :16-25+45
[7]   变温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J].
胡冠芳 ;
王克兰 ;
张新瑞 ;
朱福成 .
昆虫知识, 1996, (01) :10-13
[8]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J].
王金花,刘绍友 .
陕西农业科学, 1994, (01) :15-17
[9]   麦长管蚜实验群种的研究 [J].
李鹄鸣 .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1) :59-70
[10]   温度和光照对麦二叉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J].
杨效文 .
昆虫知识, 1990, (05) :2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