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

被引:20
作者
金锐 [1 ]
林茜 [2 ]
刘森茂 [2 ]
赵茜 [1 ]
张倩 [1 ]
张冰 [1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关键词
阳虚; 文献整理; 比值法; 积分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 [一般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患者"、"病人"为关键词搜索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诸多系统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相对重要性值(比值法为P值,积分法为Q值),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内分泌系统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免疫系统指标免疫球蛋白A,以及第二信使系统指标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血液流变学系统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小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和"积分法"分别具有高效性和稳健性的优点。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总结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重要性,并对指标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中医"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78 / 6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 [J].
翟华强 ;
张冰 ;
艾明要 ;
黄建梅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8) :522-524
[2]   确定证素辨证权值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J].
朱文锋 ;
何军锋 ;
晏峻峰 ;
黄碧群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06) :607-611
[3]   证候本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张天奉 ;
常存库 ;
杨桂华 .
医学与哲学, 2003, (02) :48-50
[4]   医学文献综合研究与Meta分析 [J].
周旭毓 .
医学情报工作, 2002, (03) :134-135+144
[5]   阳虚的内在实质研究回顾与展望 [J].
李东涛 ;
田济远 ;
王守海 ;
栾晖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3) :1213-1215
[6]  
非参数统计分析.[M].王静龙;梁小筠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现代医学统计学.[M].方积乾;陆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丁振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9]  
数理统计.[M].(美)比克尔(Bickel;P.J.);(美)道克苏(Doksum;K.A.)著;李泽慧等译;.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