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

被引:35
作者
马维玲 [1 ]
石培礼 [1 ,2 ]
宗宁 [1 ]
赵广帅 [1 ,2 ]
柴曦 [1 ,2 ]
耿守保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太行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水源涵养; 综合蓄水能力;
D O I
10.13930/j.cnki.cjea.160786
中图分类号
S715.7 [森林水文效益的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太行山地区森林植被林冠一次降水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数据,分析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和贮蓄能力,采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对森林植被的综合涵养水源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呈正相关,且最大持水量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的90%以上,表明土壤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最重要的一层,是整个森林系统水分循环的主要贮蓄库和调节器;2)针叶林中油松和侧柏的冠层一次降水截留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林冠结构更加适应该地区气象条件,林冠层降水再分配能力也优于其他林型;3)混交林郁闭度低,有利于林下灌、草丛的生长,其枯落物现存量比纯林和人工林更高,虽然林冠一次截留量低但林下具有丰富的枯落物层而更易涵养水源;4)天然林综合蓄水能力整体高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综合蓄水能力仅次于刺槐、侧柏和油松天然林。综上可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天然林长期封育和合理控制优势树种密度及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太行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该区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可增加乡土树种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面积。
引用
收藏
页码:478 / 4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主要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可持续经营研究.[D].杨海青.河南农业大学.2013, 03
[2]  
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研究.[D].岳永杰.北京林业大学.2008, 12
[3]  
雾灵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仿真研究.[D].白顺江.北京林业大学.2006, 01
[4]  
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主要因子与其水源涵养功能关系研究.[D].王骄洋.河北农业大学.2013, 03
[5]  
太岳山油松林人工林水文特征研究.[D].周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1
[6]  
冀北山地森林水文特征研究.[D].张伟.河北农业大学.2011, 07
[7]  
人工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与优化造林研究.[D].刘恩.北京林业大学.2009, 11
[8]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王维.北京林业大学.2009, 11
[9]  
八达岭林场水源保护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D].李校.河北农业大学.2007, 06
[10]  
河北省太行山石灰岩区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D].弓运泽.河北农业大学.2006, 08